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城市洪涝综合治理要从流域层面统筹规划 正文
时间:2025-07-07 10:21:43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热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莎 北京报道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处理好城市和水的关系一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日前举办的“中规智库”2022年规划创新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流域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莎 北京报道 “水是中国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工程规划生态之基,院院处理好城市和水的士王市洪关系一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日前举办的浩城合治“中规智库”2022年规划创新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涝综理从流域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层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说。统筹
王浩表示,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工程规划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院院中国城市极端暴雨洪涝风险明显增加。士王市洪近年来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浩城合治
王浩认为,涝综理从流域防御城市洪涝,层面特别是超标准洪涝灾害,须从流域视角进行系统治理,按照“内涝外治”、“内外兼修”的思想,统筹构筑“五道防线”;从城市规划、设计和抗灾应急层面科学提升城市的“三重韧性”。
多因素增加城市洪涝灾害风险
王浩表示,我国城市洪涝问题背后,有气候、地理位置、城镇化等多方面背景。
在气候方面,我国是大陆季风气候,气候复杂多样,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暴雨急来急走,容易导致局部地区发生突发性洪涝灾害。
IPCC第6次评估报告指出,近十年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1.09℃,全球变暖改变了水循环过程的热动力条件,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概率增加。由于气温升高,冰川积雪融化,以风暴潮、海洋巨浪和潮汐洪水为主要特征的极端海平面上升事件叠加,再加上内陆强降水,造成复合型洪涝事件频发。
分析全国主要城市60年来的气象数据发现,随着温度升高,短历时强降雨天气增加,大多数城市暴雨都更多了,这是一个趋势,增加了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
在地理位置方面,我国大城市大都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建,地势复杂多变,导致中国城市面临不同类型的洪涝风险。平原城市出现暴雨型洪涝,滨江城市是外洪和内涝叠加,滨海城市是外洪、内涝、风暴潮复合型洪涝。
在城镇化方面,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城镇化改变了热通量的传播路径,叠加城市生活、生产活动产生的大量人为热,导致城市出现热岛效应,增加了城市区域的水汽汇聚,大量气溶胶同时排放,影响了成云降雨的微物理环境,增大了大气的凝结核含量。城市对区域地形的改变也阻碍了大气运动。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城市局地极端暴雨的发生概率和强度增加,增加了城市洪涝发生的概率。
“快速的城镇化急剧改变了城市的下垫面,再加上气候变化的叠加影响,水循环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造成城市内涝加剧。” 王浩说。
我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比重约为18%,国土面积占全世界的6.44%,城市人口、财产非常密集,并且我国产业链完善,产业间联系紧密,在发生洪涝灾害时更容易造成巨大损失。
王浩表示,根据统计,2021年发生的有较多人员伤亡的洪涝灾害中,我国城市区域的人员伤亡十分突出。相较发达国家,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实时监测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导致灾情感知不是那么准确及时,对灾情发展过程的掌握还不到位,灾后复盘调研还没有全面覆盖所有灾害事件。
随着城市扩张和气候变化影响不断加剧,我国城市洪涝问题显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方面我国城市大都布局在江河湖海地区,气候变化导致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增加了各类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另一方面防洪能力的提升跟不上城市化的发展,也增加了承灾体的脆弱性。社会对城市水治理的要求也更高,城市洪涝防治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和更大的挑战。
城市洪涝综合治理“五道防线”
王浩表示,城市洪涝综合治理要从流域层面整体规划,从优化布局层面出发,以防洪、除涝和排水标准相协调作为原则。
王浩从流域统筹视角出发,以流域为单元,提出城市洪涝综合治理的“五道防线”,即上游拦蓄、堤防工程、排水管网、建设海绵城市和联防联控。
具体来看,第一道防线是流域级,包括梯级水库群建设,骨干河道整治、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提升河道行洪、蓄洪能力等。
第二道防线是城市级,如合理确定沿河堤防、围垸的防洪标准,开展重点区域堤防、围垸达标建设和提质升级,特别是城市低洼段,通过堤防、围垸等措施分流外围洪水,防止洪涝叠加。
第三道防线是区镇级,推动排水管网清淤、修复,提标改造排水管网,提升排水管网的排涝能力,在城市立交桥等低洼区域建设地下蓄水设施,联合泵站的抽排,有效地解决立交桥下积水问题。
第四道防线是区镇级,在源头建立海绵设施,基于一片天对一片地的建设理念,推动各类源头海绵设施的建设,强化雨水的滞蓄、收集、净化、储蓄和利用。
第五道防线是联防联控机制,建立流域、城市、镇区洪涝联防联控体制机制,构建洪涝联防联控的智慧平台,提升洪涝防御工程的智慧管理水平。
从流域视角出发,王浩认为,要建设面对洪涝灾害的韧性城市,在规划、设计、抗灾三个层面,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加大适应性,提高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抢险应急的恢复能力。适应性方面,在规划层面把城市的总规、控规、修规都做好。可靠性方面,在设计层面把城市的竖向、基础设施、用地协调、空间管控做好。抗灾方面,提升恢复力,科学预测,及时做好预警工作。
王浩指出,中国的城市洪涝灾害管理从建章立制到完善体制,从单一的工程措施到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从比较重视钢筋混凝土的重灰色设施到灰绿色设施并重,走出了适合城市洪涝特点的发展路子。未来中国城市洪涝灾害管理将会越来越多地从流域整体出发,向综合化、系统化和智慧化方向转变。
(作者:李莎 编辑:陈洁)
韩国议员诽谤第一夫人?韩总统办公室:正考虑对他发起诉讼2025-07-07 10:05
抢筹城投债:战火蔓延二级市场2025-07-07 09:47
北京“瘦身”见成效,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2025-07-07 09:36
俄乌冲突靠边站?美国油价的一个潜在“黑天鹅”正被忽视……2025-07-07 09:21
加密货币史上最大破产案背后:FTX“病入膏肓”,上百亿美元“窟窿”无望填平2025-07-07 09:11
10亿美元债违约 世茂集团道歉2025-07-07 08:52
南华研究晨会纪要:油脂向上动力并不充足2025-07-07 08:40
小米12S系列四大新品今晚发布 这些信息提前告诉你2025-07-07 08:32
投资者买理财产品也要考量风险承受能力2025-07-07 08:25
被坑惨!一场“互保”,盾安环境代偿3.3亿债务,董明珠拟出手相助2025-07-07 07:37
北京:生鲜电商物资充足骑手紧缺,建议居民减少单日下单频次2025-07-07 10:14
ST星源股票索赔:涉嫌信披违规 受损股民可做索赔准备2025-07-07 10:00
2022下半年,这些好消息不要错过!2025-07-07 09:06
利空美指!专家警告:美国下次经济衰退持久、温和但痛苦2025-07-07 08:58
河南安阳厂房火灾已致38人失联2025-07-07 08:39
警惕!这些都是假冒企业! 中国石化、中国华能、中广核、中核集团、华润、国家电网等央企发布声明2025-07-07 08:35
徐翔妻子应莹回应发表“股评”: 没有账户 不操作股票 兴趣使然2025-07-07 08:28
持股市值近亿元!400亿市值龙头公司天奈科技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年薪超百万2025-07-07 08:18
遏制疫情快速上升势头 北京分区施策打好防控整体战2025-07-07 08:06
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2025-07-07 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