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中资公司去年与英方达成协议收购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环球芯片工厂,时隔近一年,时报事情却出现了变数。英国在美国反对这起收购案后,正把自己置上英国政府重新启动新的架尴国家安全审查。据媒体报道,尬位华盛顿、环球特别是时报美国国会,会“强力施压”阻止收购案。英国现在英国的正把自己置上国安审查结果即将出笼,据称“可能导致这笔交易解除”。架尴
在我们看来,尬位整件事的环球过程,很像是时报美国逼着英国吞下一颗苦果。因为对其他国家之间互利共赢、英国规范合法的商业合作进行干预,这明显违反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而且所有人都清楚,取消这笔收购,必然对英国利益和信誉造成损害。然而,英国政府面对华盛顿的这个蛮横非法行为,没有勇气提出反对意见,一副唯唯诺诺、有苦说不出却又欲拒还迎的样子。这事实上说明,伦敦自身的对华心态和氛围也都出了问题。
需要指出,这种非正常情况并不是个案,在今天的美西方世界有一定代表性。按照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话说,是对华政策的“紊乱”状态。
资料图连英国人自己也承认,这次被收购的芯片工厂虽然号称“英国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但已属于落后的“老科技”,技术只达到 200纳米制程,与世界上最尖端的3纳米制程之间有着巨大差距。不涉及任何国防工业情报或高敏感技术,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国家安全风险”。现在英国一些人以及华盛顿拿“安全”说事,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对华思维定势已经到了不管不顾的严重程度。
中资企业之所以看上这家芯片工厂,是因为在产品和市场上存在互补,双方的结合可以产生商业上双赢的效果。那些认为收购会帮助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甚至崛起的说法,真是极其可笑的夜郎自大。
在被中资收购之前,这家英国芯片工厂已经负债累累。换句话说,它不是被人争抢的香饽饽,而是陷入困境等待救援的普通企业。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分工,中国的投资让它重获新生,而“国安审查”却在人为掐断它的生机。一名员工充满悲观地对英媒说:“未来看不到光明”。而经济议题被泛安全化、泛政治化的受害者,又何止这家工厂的450多个员工?
英国首相约翰逊去年就这起收购案回应质询时曾表示,“我不希望英国出现逢中必反的气象,把一切来自中国的投资都拒之门外”。约翰逊还指派其国家安全顾问进行安全审查,今年4月份媒体曾报道,其国家安全顾问已得出结论,认为收购案没有足够的安全问题,“英国政府不需要介入”。但不久就在华盛顿的压力下妥协,英国又启动了新的调查。令人遗憾的是,英国理性、务实的对华态度,在其国内反华势力及华盛顿的夹击之下节节败退。英国正把自己架在一个左右失衡的尴尬位置上。
约翰逊 资料图BBC在报道中称,此案为英国人提出了一个更大的核心问题——政府对中国政策的总体战略是什么?政府如何界定中国投资与安全风险之间的平衡点?不难看出,这些都是对英国当前“紊乱”对华政策的深刻质疑。当制定对华政策的最大考量因素,逐渐从英国国民的切身利益,向虚幻的意识形态或臆想的安全风险甚至华盛顿的意见转移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或企业感受到利益无故受伤的疼痛。
就这起收购案而言,唐宁街10号可能还在做最后的权衡,如果最终仍然向非理性也是歧视性的要求屈服,那么它至少需要向无辜受到牵涉的英国员工道歉,同时做好对中资企业的赔偿准备。这或许是对英国最低程度的挽尊。(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英国正把自己架在尴尬位置上)
顶: 1955踩: 5853
环球时报:英国正把自己架在尴尬位置上
人参与 | 时间:2025-07-09 00:04:19
相关文章
- 央行在香港发行250亿元央票,认购倍数达2.2倍
- 连发两则处分 中基协:暂停受理小村资本私募基金产品备案、上海达仁资管董事长受纪律处分
- 三福服装夹克不合格被罚1万元
- 两年火热终落幕?AMD警告PC市场将降温 但云计算等需求仍强劲
- 服务贸易平稳增长、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近期经贸热点
- 美联储缩表如何影响A股?招商证券张夏团队这样说
- 民航局:每周完成国际货运航班约5000班 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 衡晓帆任天津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
- 财政部下达2022年中央企业独立工矿区市政社区等办社会职能运营补助资金预算
- 胡海泉也偷税?创立“本宫的茶”被罚,明星餐饮光环不再、流量退潮?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