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港媒:“国潮热”体现年轻人文化自信 正文
时间:2025-07-07 02:43:17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探索
参考消息网11月14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10日刊登题为《“国潮”建立在年轻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之上》的文章,文章编译如下:王舒欣音)是众多寻求复兴传统审美和通过购物选择来展现爱国主
参考消息网11月14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10日刊登题为《“国潮”建立在年轻人的国潮热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之上》的文章,文章编译如下:
王舒欣(音)是港媒众多寻求复兴传统审美和通过购物选择来展现爱国主义的中国年轻人之一。
这个20岁的体现姑娘在大学上课时,会用唐朝风格的年轻刺绣上衣搭配牛仔裤,周末与朋友一起出去玩时则穿上明朝式样的人文长裙,还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她的化自购物小贴士和新购买的汉服。
她说:“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国潮热希望在它的港媒推广方面尽自己的一份力。”
10月2日,体现在重庆旅游景点千年古镇磁器口后街的年轻古戏楼广场,汉服爱好者的人文表演引来游客驻足观赏。(新华社发)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0年出生的化自许多中国人一样,王舒欣精通数字技术,国潮热成长过程伴随着中国的港媒崛起,这使她比前几代人更具有文化自信,体现而且愿意花钱购买国内品牌。
在中国年轻人的眼里,“中国制造”创造了一种被称为“国潮”的消费趋势,催生了将中国文化元素和传统主题融入产品营销活动的本土品牌。
这一趋势还包括购买本土品牌以显示爱国主义的年轻人。他们用完美日记和花西子等国产品牌取代了雅诗兰黛的化妆品,喝有奶盖的喜茶而不是星巴克咖啡。
他们不断变化的偏好正在重塑中国的消费行业。随着西方品牌的影响力减弱,本土品牌越来越受欢迎。
市场研究公司易观分析的品牌零售行业资深分析师李应涛表示,新一代年轻人与前几代人不同,没经历过中国还是贫穷国家的时代,他们只见识过崛起的中国。
他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像20世纪70年代或者80年代出生的人那样只喜欢西方品牌。他们对国家更有信心,更信任本土品牌。”
普华永道今年对中国消费者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45%的受访者表示更倾向于购买中国品牌而不是外国品牌。这一比例比去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
汉服曾是小众爱好,但近年来在中国年轻人中间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一个规模达10多亿美元的产业。
主要销售汉服的新兴本土时尚品牌十三余与中国服装协会、天猫服饰和艾瑞咨询近期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汉服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4%,达到101亿元人民币。
消费者对中国文化重新产生兴趣,与中国推动该国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以匹配其经济和地缘政治崛起的愿景是一致的。
南京师范大学从事文化研究的副教授张鹏说:“‘国潮’的出现是市场力量和国家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文化遗产和相关主题的电视节目受到欢迎,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复兴。许多公司利用了这种趋势,寻求从单纯的制造商升级为高端品牌。”
欧洲央行副行长Guindos赞成审慎推进量化紧缩2025-07-07 01:49
燃油附加费贵过机票价 清明出行迎“倒春寒”2025-07-07 01:47
农行行长张青松年报致辞:强化底线思维,牢牢守住风险与合规底线2025-07-07 01:46
转发周知!一批重要新规4月起施行2025-07-07 01:33
河南安阳厂房火灾已致38人死亡,2人轻微伤2025-07-07 01:11
团伙租豪车碰瓷,专挑外地便宜车辆下手2025-07-07 00:57
快讯:元宇宙、NFT概念拉升走强 华媒控股涨停2025-07-07 00:35
快讯:三大指数绿盘震荡创指跌0.7% 农业股维持强势2025-07-07 00:23
交通运输部:共同推进国际航运绿色、智慧和韧性发展2025-07-07 00:07
快讯:农业股开盘强势 润丰股份涨超10%2025-07-07 00:04
年度最低?研发费用占比最低仅0.23%,三任财务总监离职,创业板IPO2025-07-07 02:41
交银国际:维持邮储银行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9.2%至8.3港元2025-07-07 02:33
北京东城通报39家未落实疫情防控责任企业 便利蜂、腾景商贸等被点名2025-07-07 02:20
乌方抱怨美援助物资过慢 五角大楼:已经送了6批,从没这么快过2025-07-07 01:20
证监会上市部李明:已制定新一轮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三年方案2025-07-07 01:12
南华研究晨会纪要:LPG需求偏弱 CP大涨提振有限2025-07-07 01:05
瑞信:维持中国海外发展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升至31.29港元2025-07-07 00:57
快讯:汽车股集体下跌 小鹏汽车跌超5%蔚来跌超4%2025-07-07 00:05
美媒:马斯克对推特员工表示已结束裁员,正寻求招入更多工程师2025-07-06 23:59
德国多举措应对能源危机,但仍存挑战2025-07-06 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