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再度赴港上市,高视医疗到底是不是“二道贩子”? 正文
时间:2025-07-06 03:28:01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焦点
高视医疗再度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于5月31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去年11月28日,高视医疗曾向港交所递交过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彼时摩根士丹利和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不过而后失效。招股书
高视医疗再度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二道贩子于5月31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再度
去年11月28日,赴港高视医疗曾向港交所递交过招股书,上市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高视彼时摩根士丹利和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医疗不过而后失效。到底
招股书显示,二道贩子高视医疗是再度一家眼科医疗器械供应商,业务覆盖眼科设备及耗材的赴港研发、生产、上市销售及技术服务等领域。高视公司2019-2021年的医疗营收分别为11.1亿元、9.6亿元和12.9亿元,到底2019-2021年的二道贩子年内利润分别为-3802.6万元、9853.8万元和-1.92亿元。
高视医疗在招股书中这样提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的资料,按照2020年的收入计算,高视医疗是中国第三大眼科医疗器械供应商。
不过细看之下,便可发现截至2021年12月31日,高视医疗旗下的产品绝大部分为经销产品,现有的核心自主产品也大多是通过对外收购获得的。
成立于1998年的高视医疗正在准备迫切地迈向资本市场,时隔半年继续递交招股书,官网上也新增了“投资者关系”一栏,那么这一次,高视医疗能如愿吗?收入全靠经销?高视医疗也曾被外界质疑在某种程度上做的是“二道贩子”的生意,那么事情是否果真如此呢?
1、家族色彩明显?
根据蓝媒汇财经的了解,高视医疗最早的经营主体为北京高视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天眼查上可知,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8月,注册资本为500万元,现由高视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高峰为法定代表人。
高视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则是目前高视医疗在境内的主要经营主体,其成立于2016年5月,注册资本为7528.72万元,法人、执行董事和总经理均为高铁塔,公司最大股东为注册地在中国香港的高视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近80%。
有意思的是,高视医疗还有一家重要的关联公司,即北京美德大光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前称也叫“高视医疗投资有限公司”,2020年12月才更改成了如今的名字。高铁塔、张建军、刘希东、赵新礼等人均为这家公司早期的股东,高铁塔还曾担任副董事长一职,不过他们均在2020年11月退出了股东行列,高铁塔也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高视医疗被认为家族色彩明显。
有资料显示,张建军与高铁塔有较为密切的亲戚关系,高凡是高铁塔的胞弟和张建军的舅兄弟。高铁塔现为高视医疗的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张建军为执行董事兼总裁;赵新礼为执行董事兼首席合规官。
高凡曾任高视医疗的董事,但于2019年11月被董事会决议罢免。高凡曾于相关诉讼中作证指其作为北京高视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于2005年应被定罪人士的要求向一名第三方支付人民币20万元。
根据高视医疗提交的招股书可知,高铁塔通过GT HoldCo持股45.01%,高凡通过GF HoldCo持股4.70%,刘希东则通过LXD HoldCo持股4.62%。其中,高铁塔及其控制的GT HoldCo为高视医疗的控股股东。
成立至今,高视医疗获得过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奥博资本和华平投资等。招股书显示,高视医疗在2018年完成了A轮融资并筹集约5000万美元,并于2021年获得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目前,奥博资本通过OrbiMed Asia持股12.83%,华平投资通过Cuprite Gem持股12.14%。
2、收入全靠经销?
医疗器械是高视医疗的核心业务领域,公司目前在该领域下共计有128项产品,覆盖了7个眼科中的亚专科,包括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以及儿童眼科等。
不过在这128项产品中,有超过6成以上的产品为经销产品,只有49项是高视医疗自产自销的产品。如果对这49项产品再进行细分,可发现其中更是有25项来自于泰靓和罗兰。
泰靓和罗兰是分别于2020年11月和2021年1月被高视医疗收购的两家国外品牌,两者此前均为高视医疗的上游合作伙伴。其中,泰靓是一家生产人工晶体的荷兰厂商,旗下拥有多焦点人工晶体产品;罗兰则是一家专门做电生理诊断设备的德国企业。
自完成这两笔收购后,高视医疗的自有产品收入占销售产品收入的贡献由2019年的1.1%、2020年的3.0%上升至了2021年的28.0%,其毛利率也由2019年的41.9%,分别增至2020年的45.3%以及2021年的46.9%。
如今打开高视医疗的官网,在顶部的“研发创新”一栏中,排在前两位的即为冠以“高视”二字的“高视罗兰”和“高视泰靓”。所以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对外的品牌和实力宣传上,还是对内的技术和利润贡献上,泰靓和罗兰可谓助力颇多。
从招股书中可知,高视医疗的收入来源为销售产品、技术服务和其他三类。2019-2021年,销售产品带来的收入金额占总额百分比分别为90.1%、85.0%和86.9%,尽管近几年所占份额有所下滑,但销售产品依然是高视医疗的主要营收来源。
在销售产品中,按照经销产品和自有产品进行划分,又可发现经销产品带来的收入贡献比占据了大头,2019-2021年,经销产品产生的销售产品收入占总额百分比分别为98.9%、97.0%和72.0%。2021年的份额大举降低,显然跟高视医疗收购了泰靓和罗兰有很大关系。
总结下来,此前的高视医疗在技术实力上显得较为薄弱,自有产品不足,很多业务都是跟代理经销有关。自收购泰靓和罗兰后,自有产品数量在上升,经销产品的收入贡献比也下降了不少,通过旗下的泰靓和罗兰拥有了一些核心产品及技术专利。
3、眼科赛道很“香”?
在高视医疗半年内两度冲击港交所的背后,反映的是近年来眼科医疗赛道在不断趋热的情景。
目前,包括朝聚眼科(02219.HK)、兆科眼科(06622.HK)、鹰瞳科技(02251.HK)在内的围绕着“眼睛”展开业务的企业已相继登陆港交所;(301103.SZ)则于今年的3月22日登陆深交所主板,成为继(300015.SZ)之后A股上的第二家眼科医院;除此之外,普瑞眼科和华厦眼科也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具体到高视医疗身处的行业上游眼科医疗器械领域,公开资料显示, 眼科医疗器械包括用于诊断和治疗眼科疾病的眼科设备及相关仪器、辅助器械和植入物,可分为眼科诊断设备、眼科治疗设备和眼科耗材这三类。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情形不断加剧、眼科患病率居高不下、青少年近视比例的不断攀升、人们对于保护和提升眼睛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国内眼科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长潜力巨大。
譬如在眼科患病率青少年近视比例上,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最新统计,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据卫健委数据,我国青少年(从幼儿园到高中)总体近视率为53.6%,青少年近视率与近视人口都高居世界第一。
所以,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分析,中国眼科医疗器械(不包括隐形眼镜及其护理液)行业规模从2016年的人民币7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人民币129亿元,总复合年增长率为13.3%,高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速。
预计2025年及2030年将分别增长至人民币283亿元及人民币492亿元,2020-2025年、2025-2030年的总复合年增长率将分别为17.1%和11.7%。
综合来看,目前在我国高值医疗器械各个细分领域中,眼科领域占比虽然不高仅为7%,但由于眼科行业市场整体规模较大、市场增速较快,属于国内高值医疗器械行业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之一。
回到高视医疗,虽然其身处的眼科医疗器械行业增长潜力较大,但眼下需要逐步摆脱对于代理产品的高度依赖,发力自家的研发投入,开发出新的具有核心技术的自有产品。唯有如此,高视医疗才有望构建起自身真正的竞争壁垒,不会轻易地被雨打风吹去。
*出品 | 蓝媒汇财经(ID:lanmeihcj)
【儿研所儿医说】齐心协力,预防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2025-07-06 03:13
可折叠智能手机市场,依旧需要引路人2025-07-06 03:02
淳安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违法被罚 贷款被挪用炒股买理财2025-07-06 02:25
获批摩洛哥上市,国产HPV疫苗开始“出海”2025-07-06 02:08
每日互动方毅任浙江省工商联数字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 服务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2025-07-06 01:39
券商财务顾问能力新增评价指标, 走质比走量更重要2025-07-06 01:37
美国科技股遭抛售 苹果不再是全球市值最高企业2025-07-06 01:33
国内尿素延续上涨,出厂报价上调20—50元/吨左右2025-07-06 01:31
视频|陪伴类机器人市场会爆发式发展吗?2025-07-06 01:06
辽宁舰连续八日超百次起降战机,在练啥?专家解答2025-07-06 00:46
告赢了!联创股份6.48亿元并购对象造假,法院判了…2025-07-06 03:16
全文|陈雨露:我国金融体系始终保持着总体稳健 A股市场经受住了多轮次、多因素外部冲击的考验2025-07-06 02:46
Meta将压缩元宇宙战略核心部门Reality Labs:暂不裁员2025-07-06 02:13
东芝“卖身”新动向:黑石集团据称考虑与KKR合作联合收购2025-07-06 02:00
北证50开门红!首批指数基金也来了,8家公募上报,北交所驶入指数投资时代2025-07-06 01:52
100多名犹太人在德国转机被拒,汉莎航空道歉:对反犹主义零容忍2025-07-06 01:45
房子“出租”就算无房!长沙新动作:试点盘活存量房供租赁住房…业内:实现“住”与“防炒”有效协同2025-07-06 01:26
教育部:强化校外培训投诉举报问题核查处置 推进隐形变异培训治理2025-07-06 01:14
试飞成功!东航C919第一批飞行员亮相2025-07-06 01:01
邦达亚洲:通胀数据无碍加息预期 美元指数小幅收涨2025-07-06 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