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抓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正文
时间:2025-07-06 01:55:28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综合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并介绍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
昨天,抓紧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实施食产升行中央农办、新轮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千亿并介绍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斤粮重点工作。中央农办主任、抓紧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实施食产升行这是新轮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发出重农强农的千亿强烈信号。
“操作手册”
守底线、斤粮促振兴、抓紧强保障
唐仁健介绍,实施食产升行过去一年,新轮“三农”压舱石得到夯实,千亿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了基础支撑。斤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注重长短结合,突出“短实新”特点,聚焦狠抓落实,突出工作部署指导性、政策举措针对性,既是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也是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作手册”。
文件共包括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守底线就是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振兴就是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强保障就是加强组织领导。强调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农业强国建设
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一致
对于农业强国的建设,唐仁健表示,农业强国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生产力发展,也包括生产关系变革;既包括农业全面升级,也包括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方面,要具备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另一方面,要基于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建设动力
要真刀真枪地干 真金白银地投
农业强国建设的动力来自哪里?唐仁健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真刀真枪地干,需要真金白银地投,要形成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从投入、人才、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强调部署。“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他指出,建设农业强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脉相承,目标一致、过程统一。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做好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衔接,重心不变、主题不换、频道不调,保持工作连续性。
在统筹规划方面,要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并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明确路线图施工图,扎实有力推进,也不能完全另搞一套,要同现有规划既衔接又创新。还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解决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上,落到一件件具体民生实事,甚至包括一些关键小事上,久久为功,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注
稳住“粮袋子”: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
保供和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两个永恒主题,粮食安全是首要任务,农民增收是中心任务。唐仁健表示,两个任务都很重要,在实践上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统筹兼顾好。
唐仁健介绍,去年,面对疫情灾情交织叠加、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农资价格高企等多重冲击的严峻形势,我国粮食生产再夺丰收,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好、更牢,为稳预期、稳物价、稳信心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也要看到,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叠加,消费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端牢饭碗的压力越来越大。下一步必须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在目标上,重点是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面积要稳住,这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要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开展吨粮田创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在产能提升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要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集中必要资源力量和手段,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通常我们是一千亿斤一个台阶,就意味着到1.4万亿斤以上。”唐仁健介绍说,还要树立大食物观,分领域制定方案,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丰富食物品种来源。
在措施上,重点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务,抓紧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要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并用现代化农业设施来更好保障粮食安全,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聚焦提高单产,逐个品种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
在政策上,重点是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提高大豆补贴力度,推动扩大大豆政策性收储和市场化收购,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同时还要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规模。今年要继续把经国务院同意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下达各省(区、市),分品种压实种植面积。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
鼓起“钱袋子”: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中央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介绍,我国农民收入已经持续较快增长,2019年提前一年实现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大台阶,达到了2013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农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增收动能有所减弱。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拿出长短结合、务实管用的硬措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对此,今年一号文件作出了部署安排,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吴宏耀说。
2022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1.96%,是农民增收贡献的大头。在稳定就业增加方面,将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提高就业技能,增加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稳定农民工就业。“目前,我们调查超过四分之三的农民工在省域内就业,超过一半在县域内就业,要顺应这种趋势,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他说。
家庭经营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4.63%,其中六成多来自农业经营收入。在经营增效提升方面,将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通过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
财产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2.53%,还有很大潜力和空间可以挖掘。在财产收入挖潜方面,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
转移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20.88%,是农民特别是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移收入拓展方面,将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增加对农民的补助补贴,筑牢社会安全底网,让农民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此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到了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要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就业,着力用发展的办法,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用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帮助脱贫地区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产业发展短板。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本组文/本报记者 董鑫
统筹/刘晓雪
因未落实防范电信诈骗风险要求等,百联优力被罚没6489万2025-07-06 01:24
美股新能源汽车股走低 特斯拉跌超4%2025-07-06 01:20
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1.11万亿元,增长9.9% 汽车、服装等出口表现亮眼2025-07-06 01:12
企业家看二十大|微脉裘加林: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2025-07-06 01:02
合众思壮被预处罚,股民索赔可期2025-07-06 00:31
用好照片裁剪功能,让你的“废片”成功逆袭2025-07-06 00:21
两市呈现大幅下跌 409亿主力资金出逃!2025-07-06 00:17
俞敏洪、罗永浩又“搞事情”!平台挖墙脚还是直播新机遇?2025-07-06 00:04
“赎回潮”波及可转债,周跌2.47%,同遭抛售压力2025-07-05 23:45
乐施会呼吁富国为气候损失买单:让穷国承受恶果“不公平”2025-07-05 23:42
韩国与新加坡签署《数字伙伴关系协定》2025-07-06 01:43
苏纳克当选英国保守党党首 将出任英国新任首相2025-07-06 01:34
在提供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中隐瞒有关情况 民生银行哈尔滨分行被罚20万元2025-07-06 01:22
碧桂园原副总裁朱剑敏已出任千亿房企龙光集团副总裁,江西丰城人2025-07-06 01:17
湖南、安徽凭“势”发力氢能产业,剑指千亿级市场2025-07-06 01:03
国内成品油价下半年第二涨!加满一箱多花约7元2025-07-06 01:03
通策医疗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16.92%,称集采导致的观望情绪,有望在后续放量2025-07-06 00:38
特斯拉Q3在华收入同比增64.8%,前9个月炒币亏了1.7亿美元2025-07-06 00:26
2022金融街论坛:百度智能云深入田间地头 AI助力和美乡村建设2025-07-05 23:59
开盘:聚焦科技股财报 美股周一小幅高开2025-07-05 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