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港媒:西方媒体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报道“不合格” 正文
时间:2025-07-05 22:30:09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知识
来源:环球时报香港亚洲时报在线7月26日文章,原题:有关中国科技的新闻需要更多平衡和细微差别你上一次在国际媒体上读到关于一家中国科技公司的新闻报道,不是极度负面、悲观或非常可怕的,是什么时候?在任何关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7月26日文章,不合格原题:有关中国科技的港媒国科新闻需要更多平衡和细微差别
你上一次在国际媒体上读到关于一家中国科技公司的新闻报道,不是西方极度负面、悲观或非常可怕的媒体,是对中什么时候?在任何关注涉华报道的客观观察人士看来,近年来有缺陷和有争议的技企报道都在激增。随着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报道政治较量和科技竞争日益加剧,围绕中国的不合格讨论也在变得越来越负面。尤其令人担心的港媒国科是,我们正在目睹媒体对中国科技公司的西方一连串偏颇和不合格的报道,这削弱了全球对科技治理的媒体信心,进而加剧科技脱钩和恶性对抗。对中
过去几年,技企国际媒体刊发许多关于中国科技公司在新监管环境下走向何方的报道报道和分析。遗憾的不合格是,一些未经证实和不合逻辑的猜测在金融市场上导致不必要的恐慌和波动。尽管此类报道迅速遭到基于事实的反驳,但对有关公司的声誉、投资者信心和股价造成了长期损害。
在有辨别力的读者看来,这些不可靠的“新闻”故事通常带有“暴露内情”的特点:往往配以耸人、误导性和过于简单化的标题;以不确定和模棱两可的说法为中心,使用大量“怀疑”“所谓”“据称”和“可能”等措辞;通常由许多(有时是独家的)匿名信源提供,尤其是不具名的西方政府和情报官员被给予极高的信任度;这些文章大多关注中国的“监管”和“控制”问题,以及对中国内政的猜测,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
如果得不到控制和解决,这些西方媒体对中国和中国企业的不合格叙述就有可能进一步把水搅浑,并影响西方学者、专业人士和决策者的判断力。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世界大部分地区,国际记者前往中国对企业开展一手报道仍面临困难。于是,许多人求助于二手材料、传统认知甚至大众观点。
随着大国竞争加剧以及许多国家的媒体行业日益两极分化,这种不健康的倾向正驱使一些记者和媒体在现有读者中顺从甚至渲染一些成见和偏见。他们呈现的中国科技、商业等图景正变得日益肤浅和单调。从长远来看,散布恐惧、引诱点击和哗众取宠不仅损害西方媒体自身的底线,还可能引发更多误解、偏见和仇恨。(作者陈定定,王会聪译)
油价迎年内“第八跌”!后续还要降?2025-07-05 22:28
融360维度:九成老人正使用数字化金融服务 财产丢失是主要担忧2025-07-05 22:15
华尔街六大行财报发布2025-07-05 21:37
特斯拉计划提高FSD驾驶员辅助功能价格2025-07-05 21:37
道达投资手记: 当前量能不足 探底回升并非企稳2025-07-05 21:29
知名企业家为义工募集三个月早餐费2025-07-05 21:17
HCA Healthcare盈利下降 但超出市场预期2025-07-05 20:38
热门中概股周三收盘涨跌互现 叮咚买菜涨近6% 法拉第未来跌超16%2025-07-05 20:38
刘强东发布内部信:集团员工及高管待遇将“一升一降”2025-07-05 20:30
网信部门将依法加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力度2025-07-05 20:05
近期债市回调,是风动、幡动还是心动?2025-07-05 22:01
古特雷斯呼吁让乌克兰粮食出口协议得到充分实施2025-07-05 21:46
重权谋、轻民意 “坑了”英国保守党2025-07-05 21:32
英媒:英国将在澳部署核潜艇 被指对中国发出“警告”2025-07-05 21:16
空头突袭!美国数据意外“大爆表” 黄金大跌近20美元2025-07-05 20:47
河南、安徽对村镇银行客户开始第二批垫付2025-07-05 20:41
对话贺铿:反对盲目的基建投资,资金使用要逐渐转向民生2025-07-05 20:08
物尽其用、回归乡土的长效设计 能帮我们跳出消费陷阱吗2025-07-05 20:05
德国官方又让储存罐头和水?明年1月或成为欧洲停电风险最大时刻2025-07-05 19:54
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能超75万辆,成全球产能最高工厂2025-07-05 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