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债市回落与股市反弹的逻辑 正文
时间:2025-07-05 23:56:46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探索
来源:北京商报近期债券基金出现回落,但股市的人气越来越旺,说明有债市资金在流入股市,基金投资者也应考虑买入股票型基金。债市的回落引发了债券资金的巨量赎回,投资者担心自己的债市收益出现损害,但或许还有更
来源:北京商报
近期债券基金出现回落,债市但股市的回落人气越来越旺,说明有债市资金在流入股市,股市基金投资者也应考虑买入股票型基金。反弹
债市的债市回落引发了债券资金的巨量赎回,投资者担心自己的回落债市收益出现损害,但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股市原因,即在资金总量基本平衡的反弹前提下,如果股市出现反弹的债市预期,必然会有大量的回落债市资金流入股市,债市的股市下跌也就自然出现。
债市过往的反弹强势,一方面是债市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有股市一直不景气引发股市资金流入债市的回落原因。这就是股市股市债市的跷跷板效应。
历史上股市和债市此起彼伏的时候很多,现在股市出现好转,势必有流入债市的股市资金回流,同时也有原本的债市资金流入股市。所以从债券基金的表现看,就有了大量份额赎回,债券价格下跌的结果,至于这两个谁是因谁是果,还真的很难说。
对于现在的投资者,要不要抄底债市或者债券资金,答案就是很明显的。既然本栏说债市的下跌是因为股市反弹预期所致,那么投资者就应该明白,如果股市不断反弹,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债市资金流入股市,至少在股市反弹的阶段,债市的表现都不会太好,直到债市已经出现很高的收益率水平,或者股市出现反弹暂停的预期,否则债市资金流出不会减缓,债市的表现难言乐观。
事实上,投资者应该综合分析资本市场的所有交易品种,不要认为债市就是低风险品种,股市就是高风险品种,债市和股市的资金都是连通的,哪里有行情,哪里就有资金,当股市热络,债市的风险就来了。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持有债券基金的投资者,要不要继续持有?在本栏看来,从长期看,继续持有或许不会出现特别大的损失,但是却很容易失去在股市获利的机会,这就是机会成本,所以本栏认为,如果仅仅想让自己的资产保值的投资者,可以继续持有债券基金,但如果想让资产增值,最好的办法还是把债券基金转换为股票型基金。
还有一个哲学问题,股市和债市两者能不能共同发展?一般情况下不能。当股市走好,持有债券的投资者不会考虑到股市、债市需要平衡发展,也不会想到这是否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扩大自己的收益水平。股市充满机会,债市资金或许会外流,投资者一方面想去股市搏击,另一方面又害怕债市回落,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先行抛售债券,奔向股市,这是人性,没办法扭转。当然,如果资金足够充裕,以至于有“资产荒”的嫌疑,那时就会出现股市债市一起走牛,因为资金太多,啥都缺就是不缺钱,这时候该担忧的就是通胀问题了。
个人养老金理财初期产品由参与机构筛选或发行 机构建议明确准入退出细则2025-07-05 23:37
嗜赌成瘾、干预司法,受贿超1.6亿元!甘荣坤案细节曝光2025-07-05 23:30
缺芯及停产拖累,大众汽车2022年销量创十一年新低2025-07-05 23:15
XBB致病力变强了吗?普通人如何健康过年?解答来了2025-07-05 23:08
三大指数震荡回落,这一行业逆市上涨逾2%,A股9月份投资机会有何看点?2025-07-05 22:43
私募备案拟定新规严把行业“入口关”:大中型机构未受影响 初创机构期待政策预留空间2025-07-05 22:31
世界银行下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1.7%2025-07-05 22:24
2023年选基指南:“稳”和“进”成关键词2025-07-05 22:13
理性消费成大趋势,走过14年的“双11”接下来的路怎么走2025-07-05 21:47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的公告2025-07-05 21:24
越秀服务 | 您身边的安全卫士,“护航模式”一直在线2025-07-05 23:53
投行员工违规炒股14年:交易7亿倒亏182万,被罚25万2025-07-05 23:43
安科生物2022年 净利润预增超2倍2025-07-05 23:14
实控人夫妇离婚 公司控制权不稳2025-07-05 23:08
中骏集团:保持审慎乐观,“活下去”才是现阶段的唯一选择2025-07-05 22:34
俄称控制索列达尔西部 乌称战斗仍持续2025-07-05 22:17
上海市长:上海GDP连续两年突破4万亿元2025-07-05 21:59
*ST同洲投资者索赔一审胜诉 案件尚待广东高院二审2025-07-05 21:54
看好市场后续发展 基金机构掀起“自购潮”2025-07-05 21:39
支持政策陆续出台 助推内地外贸企业“组团”赴港参展抢单2025-07-05 21:32